记者在洛华村施工现场看到,黄河在洛华村的河湾已与217省道十分接近,坍塌堤岸离道路最近处只剩8米的距离。
鼓励河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实现农村牧区黑臭水体有效治理。坚持以用为本、建管并重,在规划设计阶段统筹考虑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落实

建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之后,我省各地农村生活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交通不便或运输距离较长的村庄,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处理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处理。按照要求,在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中,要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设施布局,合理确定设施类型、数量和规模,统筹衔接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管理。6月底前,山西省将研究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管理量化工作目标。日前,住建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统筹谋划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
事实上,山西省近几年已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力度,2021年年底,山西省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1.3%,今年的计划为覆盖率达到92%,推动有条件的城边村、城郊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防范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反弹。根据6部门的通知要求,山西省城市或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村庄,将采用统一收运、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创建18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排名全国第一,特色林业产业总产值在2021年突破8000亿元,稳居全国第二位。
广西山水秀甲天下,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八桂大地正用实际行动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靓丽底色,让绿水青山成为秀甲天下的靓丽名片。筑牢生态屏障:满足人民生态环境新期待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保护和发展广西生态环境优势的责任,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稳得住心神、守得住底线、经得住考验。
广西将紧紧围绕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构建绿色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美丽广西壮乡,不断完善生态治理体制机制,凝聚起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壮美广西的磅礴力量,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书写新的篇章。生态服务业稳步提升深入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国际知名的宜居康养胜地和世界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数量分别达到3家和91家。

截至今年5月31日,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广西反馈的5个典型案例、1个重点督办件整改等取得阶段性成效。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市民沿着湖边散步,幸福感满满。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完善适应不同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绿色GDP综合体系,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产业渐入佳境。
广西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不仅事关全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下游的广东及香港、澳门的用水数量和质量。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当作广西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次全面体检,高度重视、态度坚决,密切配合、全力保障,正视问题、迅速行动,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强化问责、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督察的震慑和推动作用。推动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决定》提出,下一步,广西还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步伐,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月26日,调研组深入柳州市柳江区调研指导自治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九曲河治理工程,要求柳江区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有序复苏九曲河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打造自然景观,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坚决扛起保护和发展广西生态环境优势的责任,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生态工业不断崛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初步建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的绿色工业体系,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67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36种。
交办的3917件群众信访件,已办结3433件,阶段性办结484件,其中列为中央督察组我为群众办实事10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近日获批的桂林经开区罗汉果小镇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EOD项目,是全国第二批试点项目之一。近年来,广西持续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5月29日,记者在新近开园的南宁市明月湖公园看到,这里的人工湿地层次分明,湖面鸟儿飞翔,鲜花姹紫嫣红,休闲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在净土保卫战中,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管控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自治区生态环境部门组织调研组下沉百色、玉林等市,实地调研水污染防治最新进展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美丽广西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环保督察真抓实改当前,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8亿元,将绿色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是我区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价值转换的样板。
截至今年5月底,广西已投入100多亿元开展漓江流域和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在助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已初有成效。生态农林业持续增长水果、桑蚕、糖料蔗、秋冬菜、优质鸡、罗汉果、茉莉花(茶)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今年4月,《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重磅出台,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保护和发展广西生态环境优势的责任,汇聚共同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壮美广西的磅礴力量。近日,自治区总河长签发总河长令,全面排查妨碍河道行洪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清理整治,保障河道行洪通畅,守住防汛安全底线,全力维护河湖健康。坚决扛起保护和发展广西生态环境优势的责任,需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5月18日,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率队到横州市调研,了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其间查看了广西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填埋场和生产厂区,具体了解该企业填埋场修复治理、改扩建项目施工的进展情况,就下一步如何更好推进整改工作进行深度交流和部署安排。
此外,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农村等部门还以秸秆禁烧为突破口,构建自治区市县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让人们在广西蓝中感受空气质量不断提升的幸福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57.35,比2020年增长1.66,生态质量连续两年为良。
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和夜间平均达标率分别为99.46%和94.96%,与2020年相比,昼间上升0.56个百分点,夜间上升1.00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在正常涨落水平,无异常。
2021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3,比2020年下降13.0%。
白洋淀、衡水湖和岗南水库等18座湖库淀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5分贝,比2020年下降0.7分贝。公报显示,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省河流八大水系中,辽河、永定河和大清河水系水质为优,滦河及冀东沿海水系为良好,子牙河、漳卫南运河、北三河和黑龙港运东水系为轻度污染。
2021年,全省近岸海域国家考核点位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全省167个县(市、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布在37.11-68.62之间,生态质量等级为良的有50个,占全省总面积的54.36%,比2020年提升3.49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状况稳中有升。2021年,12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3.0%,比2020年升高6.8个百分点。
公报显示:2021年,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攻坚成果显著,白洋淀流域水质实现Ⅲ类目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新跨越。公报显示,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良好。